首页
>>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>> 时堰庙会
时堰庙会
日期:2015-03-26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  时堰自古宗教盛行,宋朝至清朝中叶,先后建有七十二个半庙堂,形成宗教文化特色。明朝至解放初期,体现宗教文化形式与特点的“庙会”活动频繁,且名目繁多,主要有:农历三月十九日的太阳会(纪念明朝崇祯帝殉国),三月二十八日的东岳会(纪念东岳黄飞虎),五月十三日的关帝会(纪念三国关羽),七月三十日的地藏王会(纪念元朝张士诚),九月初九的华佗会(纪念神医华佗),五月十八和十月初十的都天会(纪念唐朝张巡、明朝杨继盛),九月中旬的龙王会(敬龙王)等。在各庙会中,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要数北都天庙的“都天盛会”。

  都天庙位于老街中心,建于乾隆二年,庙内供奉唐代名将扬州都督张巡(称登天菩萨)、明代忠臣速报使司杨继盛(称速报菩萨)以及五灵盛(传说中专司散播瘟疫的五路恶神)。每年的五月十八日和十月初十,为纪念张巡和张继盛两位民族英雄,时堰都要举办两次传统的庙会。组织者为镇上的商会及各行业分会。商会在半月前发出迎会告示张贴于阳春馆巷头,各分会陆续贴出附议,表示响应。尔后各业开始响应的准备工作。

  迎会前一天,庙里封门闭客做准备,为都天、速报菩萨更换新龙袍和帽靴。晚上祭神,用猪头、花鱼、公鸡等供品,焚香、点烛、烧黄元喷酒,这时马卉在都天菩萨面前将烧红的钢锥穿通嘴巴,还用铁杵从左手的脉窝处穿过,此时该人成为神马,在穿钢锥的时刻,马卉忍受疼痛。次日,一人在前鸣锣开道,马卉随后呼呼跳跃,右手托着一根铁棒,看到路上的肮脏东西或马桶之类的以及妇女身上不清洁的,就用铁棒打,群众看到这幅样子非常害怕。如此在大街上反复来回几趟,为菩萨的出游扫清障碍,称为“跳马卉”。

  迎会这天,山门大开,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,从早到午,络绎不绝。天井中香堆如山,香炉里面通红。都天殿中灯烛辉煌,香烟缭绕。早上,青衣班、黄衣班将都天、土地速报和五神灵七尊菩萨请上七顶大轿,每顶轿子配有八名轿夫。开始出巡,队伍最前面为四人扛着的“肃静”、“回避”的四块牌子,接着有二人各挑一面大锣,鸣锣开道,随后是高跷队,化妆成唐僧师徒取经的任务模样;黄衣班穿着黄色的彩云边上下装、头戴黄帽护卫在都天菩萨的前后;在轿前有烧拜香的,手持拜香櫈,櫈面前端安装着锡质香炉,燃着大香,有数十人排成四路纵队;烧针香的将绣花针系上红绒球,有序插在赤膊的腰间肉上,有一岁插一根;烧肉香的亦赤膊,将香炉悬挂在左腕上,并用木撑子一头支在腰间,亦有数十人,列纵队而行;青衣班穿戴一律青色,专门护卫速报菩萨杨继盛;最后是五神灵的轿子,锣鼓棚(吹打弹奏的音乐车)、各吹手队夹杂其中。迎会队伍所到之处,沿街各商店纷纷摆设香案迎接神灵,有的还置放供品,以期神灵在门前停留。观看的人群更是挤得水隙不通,数以万计。整个迎会队伍从南路祭集中出发,沿大街向北至北路祭,最后返回都天庙请菩萨登上原位,至晚上八九点钟方告结束。

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