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>>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>> 董永传说 >> 基本内容
基本内容及其演变
日期:2015-03-26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  东台西溪古镇,离东台城三里,为西汉设置。秦前为吴的属地,汉代即很繁荣。据清代刘积兰《彭城堂笔记》记载:西汉时,山东巢州有一个农女叫张七妹,随父逃荒到东台西溪,见董永卖身葬父,身受苦辛,很为同情,就嫁给了他。家贫无食,七妹把藏在怀中的一张“蚕子”孵化,摘桑叶饲养,三年后,四乡八镇广为推广。七妹用织绢偿债,操劳过度,死去,遗有一子一女,乡亲们很怀念她,就附会她是七仙女下凡,后归天庭。

      

  《董永与七仙女》传说通过汉魏文学家的记载,加工创作并得以传播。唐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,其时,已经有敦煌变文《董永行孝》和民歌《天下传奇十二时》出现。在这一时期董永行孝故事日臻完善、成熟,宋代《平山堂话本?雨窗集上》中的《董永遇仙记》。这些作品讲述了董永后来的生活。董永受皇封做官,七仙女私下把与董永结合生的儿子送回人间,取名董仲舒,长到十二岁时在相士严平君指点下寻母。七月七日在太白山下见母亲之后,七仙女给他两个净瓶,一金一银。金净瓶送给严平君,却烧毁了严平君的“命相书”,熏瞎了他的双眼(从这里引出了瞎子算命的由来)。银净瓶中有七合米,仲舒不听母亲教导,一次性地把七合米全吃了,身材暴长,腰粗十围。董永故后,董仲舒守孝三年,后升天为“鹤神”。其后作品还有元人戏文《董秀才遇仙记》(《九官正始》),明人传奇心一子的《遇仙记》,顾觉宇的《织锦记》。这些文学作品基本上都受到了封建教化思想的影响,利用“孝”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。进入当代,1955年,又把《董永与七仙女》故事搬上银幕,改编成黄梅戏曲片《天仙配》,次年在全国公演,使《董永与七仙女》这一传说进一步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