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五湖四海东台人 · 东台名景 · 东台名品
首页
>> 分类新闻 >> 和谐东台 >> 民生改善
2016,那些暖心的故事......
日期:2017-01-26 作者: 陈娟 顾亚娟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  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

  民生建设,始终是市委、市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逐年增加民生投入力度,让东台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实惠。回溯2016年,从年初推出的2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,到深化“公共服务提升年”活动,从城乡道路、交通、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,到城乡便民服务中心、公共自行车租赁、市民健身步道等功能配套项目建设……一件件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,一项项工程勾画出温暖的民生画卷。

  凛冽寒风中,面对记者的采访,那一句句充满真情的讲述,一个个令人心动的故事,让人倍感温馨。

【创业就业篇】

“在家乡也能有高收入!”

  “‘高尔夫’性价比比较高,就是贵一点……”快过春节了,葛海兵和妻子商量着,打算买辆汽车代步,“厂里效益好,我俩收入都不错,一年做下来,买车的钱早就攒足了。”

  “在家乡也能有高收入!”这是回乡工作一年,葛海兵最大的感受。葛海兵今年36岁,过去在泰州一家钢帘线企业上班,去年年初跳槽到磊达钢帘线做调机工。“家乡有同样的岗位,工资不比外面低,自然是回来工作划算。”葛海兵坦言,在外地工作,租房、吃饭开销太大,回来这一年存款就抵得上过去两年的。磊达钢帘线效益好,生产忙,他们的工资也水涨船高。他现在一个月收入不会低于5000元,妻子和他同在一个车间做操作工,“她收入比我还高呢,除去缴纳的社保医保,一个月能拿到七八千元。”

  “不仅收入高,还有机会当干部。”现有的收入让葛海兵很满足,企业晋升机制更让他对职业发展充满信心。他说,车间里,许多一线工人通过努力,竞选担任大班长、工段长,“只要你踏实肯干,在这里都会有满意的收获!”

  新春的脚步近了,森虎商贸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景象,百名客服人员忙着网上交易,订单处理人员迅速地取货、包装,货架上一排排商品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。

  临近春节这段时间是网上服装销售的旺季,干练的吴伟乐在其中,创业6年多的她早已习惯了这忙碌的节奏。2010年5月份,留学归来的她放弃稳定安逸的工作,和丈夫梅虎进一道回乡开网店做品牌,进军电子商务。从10万元起步的小网店,发展成采购、物流、网络维护、产品推介、站内营销、客服、后勤等一条龙的经营模式。近两年,公司年交易额均超过4个亿,成为苏北电商的佼佼者。

  “创业之路很艰辛,但只要坚持,坚持,再坚持,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。”回顾创业历程,除了自身的艰辛和努力,吴伟感触较深的还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,从经营场所变更到各类手续办理,到处可以感受到市镇两级对创业者的关心,“有一次我先生偶然间说起想搭建一个销售地方产品的平台,开拓电商外包业务。结果过了两天,东台镇就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这里参观考察和对接。”

  一个个创业就业的励志故事在我市上演。工作好找了,收入提高了,创业机遇多了,这得益于我市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,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优质服务。

  近年来,我市围绕构建“3+2+1”产业体系,积极发展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新特产业,磊达、东强等本土企业把握机遇、转型发展,领胜科技、科森电子等企业纷纷投资东台,扩大了技术人员就业渠道,产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,吸引了大量在外技术人员返乡就业、东台大中专学生本地就业,每年达成就业意向人员均在5000人以上,蓝领工人收入平均比普通工人高1500元左右。

  培植一批创新创业主体和载体,是我市服务创新创业的又一举措。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、项目推介、创业培训、创业融资等“一站式”创业服务,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由原来的最高5万元提高到10万元,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也由财政给予贴息。在政策的激励下,我市先后有40多名“创二代”、15名海归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,本科学历以上新生代企业家近100名,不仅催生了一批科技型企业,而且带来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,促进了新兴业态的发展,带动企业新增产值15%以上。

【交通出行篇】

“公交到村头,出行更方便!”

  “花上一块钱,从镇最东边能坐到最西边呢!” “是啊,车里空调暖和和,司机笑嘻嘻,态度可好了!”“镇村公交分早、中、晚三趟,都有固定的站点,我家门口就有一个,真方便!住在农村里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哟!”1月17日上午,在南沈灶镇兆丰居委会东侧的水泥路上,一群村民聚集在一起,有说有笑地啧啧称赞:开通了镇村公交,我们老百姓得了大实惠!

  谈话间,只见一辆公交车驶进站点。待车停稳后,村民们有序地排队乘车。“现在运行的是北线,南线将在春节前开通。”市民生公交公司的周宝礼介绍:“乘坐镇村公交与市里公交一样,只需要带好相关证件,60岁以上的老人半票,70岁以上的免费,残疾人、现役军人等都免费乘车。”

  公交车开进了农村里,温暖了百姓心,体现的是政府在细微处对百姓生活的关照。作为我市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解决城乡居民“行有所乘”的基本需求,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。如今,在我市11个镇都已经开通了镇村公交,力争实现镇区全覆盖。

  “镇里有公交车直达市区,太方便了!”这是记者在头灶镇采访出行问题时听到最多的一句。村民王东进说:“公交车起点设在头灶政府路与富民路交界处,从镇里乘车,3块钱就能到市区西溪植物园,周末带着家人去景区逛逛,很惬意!”

  2016年,我市根据实际需要,对民生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,开通富安、头灶两个公交线路,在富安、头灶各增加停车场一个和站亭一座,购置20辆绿色环保型公交车,更好满足百姓出行需求。新购置的3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已全部进站上线运营,主要用于部分城市公交线路优化加密,目的是尽可能缩短乘客候车时间。与此同时,“互联网+公交”也为广大市民出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在国贸大厦公交站台新增的落地式电子站牌前,记者看到市民王晓诚正拿起手机扫电子站牌上的二维码,他说:“公交车实时信息一手掌握,可以掐点等车,提高办事效率。”在新建的智能公交站亭,电子站牌上设有LED电子显示屏和线路显示器,不间断显示线路车辆所到位置及候车信息。公交车每到一个站点,屏幕上绿色的汽车标志都会有一个动态显示。目前,已有火车站、一级客运站、市民广场、政务服务中心、国贸大厦、何垛河桥和东台中学城东校区的11个站亭先行投入使用。

【医疗服务篇】

“医院‘搬’到我们家门口啦!”

  “这段时间天气骤冷,血管收缩,血压会升高。别太担心,原来的药继续吃,再给加些舒经活血、软化血管的药物。要是症状还没有缓解,你来卫生院,我给你做全面检查。”

  “听医生您说没大碍,我就放心了。”

  1月17日上午10时许,溱东镇鲍庄村卫生室里,村民王惜安坐在远程会诊室里,认真地听着视频对面医生的医嘱,连连表示感谢。王惜安说,最近有些头昏,血压上升了,有些担心,就通过远程请镇卫生院的医生诊断。

  80岁的王惜安高血压15年了,以前一感觉到头昏无力,家人就要把他送到医院住上一阵子,又费钱又费力。自从村卫生室有了远程会诊中心,王惜安再感觉身体不舒服,就省心多了。“走到村卫生室,请村医生测量下血压,连线镇卫生院的医生诊断,不用特地跑到医院去,要是有需要,还能直接连线人民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。”王惜安笑说,这等于是把医院“搬”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,把专家请到了我们身边。

  “我们村签约村民已有242户了,签约群众可享受量身定制的医疗服务,除获得一般诊治、健康体检、家庭巡诊外,必要时还可由签约医生帮助远程会诊和转诊预约。”在五烈镇甘港村卫生室,村医马兰芳对着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记录》,正在梳理近期服务情况。

  为了方便提供针对性服务,她把村里签约的群众按照不同类型建了“糖亚健康微信群”和“高亚健康微信群”,在群里发布体检通知,宣传普及健康知识。她说:“过去村民生了病,能拖就拖,现在签约了乡村医生,他们经常来看病咨询,保健意识比过去强多了。”

  看病难,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。近年来,我市加大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械基础设施投入,运用“互联网+医疗”搭建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分级诊疗协同平台,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。如今,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健全,健康服务基础越打越牢,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,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。“首诊在基层,小病不出村”,在我市已经成为现实,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
  2016年年底,“健康东台”手机客户端和“东台掌上医院”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并推广应用。拿起手机,手指一点,即可预约挂号、选择专家、在线支付、查询检查检验报告。市民感叹:“医院不仅搬到了家门口,现在又装进了我们的口袋。”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