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五湖四海东台人 · 东台名景 · 东台名品
首页
>> 分类新闻 >> 人文东台 >> 东亭文苑
民国时期的毕业证,你见过吗
日期:2017-08-16 作者: 陈美林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  而今,很多人喜欢珍藏老物件,在他们看来每一样老物件都在讲述一段无声的故事。这些老物件中,最珍贵的,无疑是亲人留下的旧物,虽然经过时间的打磨,但是亲人的温度犹在。近日,市民凌树人就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父亲在民国时期读书的毕业证。

  记者看到,这张毕业证和今天的奖状十分类似,加粗的条纹框子里,是竖排繁体文字以及当时从右向左的行文习惯,纹饰简单拙朴。文字均为印刷的,但学生的名字、籍贯、年龄是毛笔字手工书写。证书上写道:“学生凌雯系江苏省东台县人,现年二十一岁,在本校高中师范科第六届修业期满,成绩及格准予毕业,此证。”落款为“江苏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 校长陈兆鹏”,时间为“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”。

  算算时间,这张毕业证距今已有72年了,纸张已经泛黄,然而,却依然可以感觉到它的庄重。

  不同时期的毕业证有着不同时代的烙印,民国时期毕业证也不例外。证书上除了学校印章、校长印章及教育部门印章外,还有一处印有“印花无从购贴暂缺”的字样。根据民国当时的法律,毕业证也是需要纳税的,而此证书没有贴上印花,而是代之以“印花无从购贴暂缺”的印刷字样。记者了解到,这其实是特殊时代的产物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几年间,印花税票的印制运输极为困难,因此导致了税票短缺,于是出现了应贴印花,却买不到印花的现象,可是凭证不贴印花又怕处罚。在进退两难之间,大家想出在盖上“印花无从购贴”“无从购买”等图章,这样就可以表明:我所开具的凭证上未贴印花是事实,但不是我的责任。既然该贴时未贴,过后当然也就不需再贴。这是一个特定的时代产物,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信息,比如战时的经济状况、政府的管理手段、民众的纳税意识以及印花税的普及程度等等。

  记者注意到,凌树人给记者展示的毕业证是一大一小两份,大的长约36cm,宽约26.8cm,小的长和宽分别为8cm、5.7cm。在小件的背面,方形的学校印章依旧清晰可辨。然而,这两张证书有着明显的区别,小证书的最上方,有着当时国民政府的印记:中间为孙中山的头像,左右两侧分别是国民党党旗以及中华民国国旗,而大证书则没有。“原先大证书上也有的,文革期间父亲怕被连累,把上面裁掉了。”凌树人解释说。

  凌树人告诉记者,父亲上学是祖父大力支持的,祖父自己不识字,没有文化,却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知识的人。于是,父亲得以一直上学,直至师范毕业。父亲生前曾不只一次跟凌树人讲过自己的学生生活,特别是在这所临时师范学校。抗战期间,流亡的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、安徽等地设立了6所临时师范学校,省立第一临时师范学校的校址,就在泰兴的樊堡。“我们时堰的烈士戴振中当年也在这个学校上学,和我父亲是同班同学。”凌树人说,父亲毕业后在家务农一段时间,解放以后,地方缺少教师,而父亲因为有学历,被推荐为小学教师,从此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。

  而今,父亲已经去世多年,再次翻出父亲的毕业证,凌树人说,他似乎看到了父亲风华正茂的模样,看到了父亲执教讲台的身影……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